共计 1268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2008年04月30日 08:56
唐见端
应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邀请,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卡赞斯坦日前来该校讲学。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知名国际问题专家,请他就中美软实力等问题发表看法。
记者的提问从他有关中国软实力的一个观点开始,“ 中国软实力的巨大魅力不在于物化了的中国形象,而在于它的空白,正是由于这种空白,人们的想象力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展开。”在其最新完成的题为《中国崛起,东亚以及其他地区》的论文中,卡赞斯坦做了这样表述。
针对如何理解这一“空白说”的提问,卡赞斯坦借用商业用语“空白品牌”(whitebrand)加以说明:你把一个品牌推向市场,但是品牌没有内涵,所以说它空白;然后,你尽可能把好的内涵注入其内。
这番解释使记者想起卡赞斯坦此前的一段叙述,其中提到中国软实力的一系列成幼i示: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24小时英语广播,美国之音却只有19小时,而且还要减至14小时;中国孔子学院到处开花,来华留学人数近年剧增;《藏龙卧虎》等中国影片在国外大受欢迎,姚明成了美国明星等等。
记者似乎明白了“空白”的含义:“教授的意思是说,就抽象意义而言,中国软实力尚处于初始阶段,人们不清楚它所承载的理念;不像美国软实力,它使人立即联想起诸如‘自由’、‘个人奋斗’等理念?”
“是的。”
但卡赞斯坦并不认为美国软实力内涵都是正面的。“我研究过美国革命历史,我认同它践行的‘平等’、‘自由’等观念。但是,伍德罗·威尔逊(美国第25任总统)可算是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了吧,他却不认同种族平等,说什么‘等级划分很自然’。因此我认为,美国软实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主义加种族主义。”卡赞斯坦同时认为,不管软实力来自何方,都不应以中心自居。美国中心不行,中国中心、欧洲中心都不行。
但是美国等西方媒体多年来一直主宰着新闻话语权,俨然以中心自居,记者不能不问及一些西方媒体对西藏和奥运圣火传递歪曲报道一事。
“我读过一点美国新闻教科书,了解一点西方所倡导的新闻原则。这回的事实情况是,在伦敦,在巴黎,绝大多数公众支持奥运圣火传递,反对‘藏独’,但在西方媒体汹涌的报道中,反圣火传递似乎成了反华盛举,这难道不是公然违背他们自己倡导的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吗?”
卡赞斯坦回答的坦率程度超出预料,“我住在西方,一直和西方媒体打交道,你我之间对他们的期待有着天壤之别。”
他认为,从本质上来说,美国媒体是商业实体,虽然有“左”“右”之别,但都是在“销售”他们认为能够赚钱的新闻。由于同行之间竞争相当激烈,他们难免用商业噱头吸引受众或顾客。或酗]可以说他们客观公正,但这只是一种符合市场逻辑的客观公正。当然,美国也有极少的优质媒体并不这样,但大众媒体大抵如此。另一方面,美国的政客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相当了解媒体这种商业特性。他们会巧妙利用媒体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。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公众而言,他们不可能亲自前往中国,所以大众媒体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。
“那您是如何从美国媒体获得信息的呢?”
“我从不同媒体中获取同一信息,经过分析后得出自己的判断。”
“这有点像逛街购物、货比三家,是吗?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