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363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间歇泉大本营
火山频繁爆发,在黄石地下构成了犹如迷宫般的水系。山谷里,温热的泉水喷涌而出,时疾时徐,姿态各异。为了保护游客和公园的自然地貌,所有泉水区都铺设了离地约二尺高的木板路桥供游人行走。当我们行走在温热泉水的木板路桥上时,一股浓烈的硫磺味直刺你的嗅觉,有一种快窒息的感觉,有时候还会听见木板下面有滋滋的响声,那是下面微小的孔在冒水汽。
黄石公园中最大的温泉是“大棱镜泉”,直径超过110米,从里向外呈现出蓝色、绿色、黄色、橙色、橘色和红色等颜色。这是因为水温不同,使不同颜色的细菌生息,所以颜色也呈现同心圆的变化。而“龙口”泥浆温泉则是另一番景象,泉眼在一个山洞口,那里更象是龙的嘴巴,在大口大口地吐出滚动的泥浆,发出低沉的轰鸣声。 然而,黄石公园最独特的还是被称为世界奇观的300多处间歇喷泉,它几乎占全世界此类喷泉的一半以上。间歇泉是地下岩浆运动的结果。岩浆在地下将水加热,形成大量水蒸汽,体积膨胀产生压力。这时,如果泉水涌出地面的通道细长狭窄,并且被温度较低的水堵住,水蒸汽就会越聚越多,压力越来越大,终于到了堵塞不住的程度时,就会像火山爆发似地喷出来,形成一股高达几十米的水柱,霎时热雾弥漫、水沫飞舞。在大量水蒸汽喷出以后,地下的压力减轻了,泉水恢复了常态,等到水蒸汽聚集多了,将再一次喷出。因此,这些天然的喷泉水总是间隔一定的时间喷发一次,很有规律。
在数不胜数的大小喷泉中,以老忠实喷泉最为著名。它不以其大招徕游客,也不以其美博人欢心,而是以它始终如一的“忠实”受到世人的称颂。老忠实喷泉一般20多分钟喷出一次,每次历时约4分钟,它不喷则已,一喷则如万马奔腾,喷得最高最美之时是前20秒,每次共喷出热水约20吨,高度达40~60米,水温大约93°c。滚烫的热水遇冷气后又在空中凝结成白色云柱,在阳光辉映下,闪出七彩颜色,壮观中还透出些许妩媚。经冬历夏,老忠实喷泉都按此规律不竭地喷涌着,从不出错,人们来到黄石,必以一睹其芳容为快。最近,黄石的地热有稍微北移的迹象,老忠实泉也许真的老了,每次喷发的平均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了。
“蒙玛地热泉区”蒸气腾腾的泉水汩汩地漫流,只见一大片层层迭迭如梯田似的热泉矿层,皑皑白雪一般耀眼,如梦似幻,恍如传说中的仙境。据介绍:这一带到处是新旧交替的泉眼,有很多曾经在20世纪60~70年代非常活跃的泉眼已经牯陧a现在只留下略显灰暗的热泉矿积层,但新的泉眼也在不断产生。 黄石峡谷仿佛是一片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地方。峡谷长30公里,深400米,宽约500米。这是一段著名的河段,对于前来观赏的人来说,最引人入胜的既不是峡谷的深度和形状,也不是汹涌奔流的河水,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峡谷中色彩纷呈﹑光怪嶙峋的风化火山岩。在这里,作为黄石盆地北缘的渥什帕恩山脉被河水拦腰切断,形成一个开阔的山口。这里的河床多由在热水作用下能溶解的岩石构成。我们步行到 “艺术家的观测点”,从这里看去,不远处飞珠泻玉,但见水流从上游切割山岩直冲而下,形成了壮观的黄石大瀑布和湍急的黄石河道,在上午阳光的照射下,水气蒸腾,烟雾弥漫,水声回荡在峡谷里,仿佛游龙呼啸,确实是风景写生或拍摄的好角度。
野生动物的天堂
在晨曦和落照的光辉里,黄石湖掩映在郁郁森林和皑皑雪峰之中,像天仙般迷人。风平浪静的时候,它是一面倒映着森林与群山的美丽镜子。这是美国最大的高山湖,长约30公里,宽约24公里,湖岸蜿蜒曲折,绵延180多公里,湖水清彻见底,深约60~90米。湖内温泉星罗棋布,水温极高。湖中有超过16种的鱼,周围生活着包括天鹅﹑鹈鹕﹑大雁、野鸭﹑鹤﹑苍鹭等在内的300多种鸟,种类各异的鸟在湖中和岸边觅食,而许多森林动物也走出丛林,在沙质的浅滩上一边喝水,一边环顾四周。
黄石湖往北流,形成黄石河。钓鱼桥基本上位于黄石湖与黄石河的分界处,过去是钓鱼的胜地。现在为了保护自然生态,已经不允许钓鱼了。接下来的这段黄石河逐渐变成了一条弯弯的小河,静静地流淌在小山之间,偶尔会有狼或其他动物出没。
在这如画的山林、草地、河湖之间,有许多野生动物,如黑熊、棕熊、野牛、野鹿、糜鹿、野花栗鼠、野生加拿大鹅、白鹭、天鹅、大雁、鹈鹕等。黄石公园以熊为象征。据介绍,园内约有200多头黑熊,100多头灰熊,在路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只大熊带着一两只小熊,阻住游人的汽车伸手乞食,那种滑稽的样子,煞是逗人爱怜。
我在园内碰到最多的是野牛。美洲野牛是北美大陆上最大个的动物。一头成年公牛可以超过1.8米高,3.6米长,体重超过900公斤。野牛全身覆盖厚厚的棕色卷长毛。无论公牛、母牛都长着一对向上弯的小尖角,虽说不够威猛,但没人会怀疑它们的威力。
美洲野牛曾蔓延整个美洲大陆,1541年,当欧洲人在美洲上岸并进入北美大草原时,野牛多得无法计数。即使在一百多年前,来自东部的拓荒者还目睹了野牛大迁徙的壮观景象:“当野牛移动时,大地宛如铺上了一块黑色地毯,三天三夜,绵延不绝。”估计当时迁徙的野牛至少有上万头。但人类一场场的猎杀,使野牛几乎绝种。19世纪末,幸存的野牛总数不过一百多头。黄石公园是很少的几个野牛保护区之一。1902年,黄石公园中仅有23头野牛,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措施的实施,野牛的数目逐渐回升,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超过3000头,遍布在黄石公园内的山地和平原上。
7月份是野牛的繁殖季节,随处可见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的“情侣”。有趣的是,通常是母牛在前面走,公牛在后面寸步不离地跟着。而小牛总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,无论到哪里,母牛都会跟在后面。毕竟狼群的存在是现实的威胁,但比起公园外面,这里真是它们的天堂。
遍布黄石的温泉,是包括野牛在内的各种动物的聚集地。严寒的冬季里,白雪覆盖的草原上只有温泉能带来一丝暖意;夏季,温泉所处的洼地里通常水草特别繁茂,是野牛聚尴涨n地方。每天早晨,野牛群从山坡上的宿营地出发,穿过丛林,小河,公路……
前往草丛丰盛的河湾地带;傍晚时分,野牛群原路返回。所以,一早一晚,公园内的公路都会准时塞车。在城市上下班时间塞车是惯例,没想到在山高地远的黄石公园里也是这个规矩。由于动物随时会出现在公路上,在限速40公里的黄石公园里行车总是令人提心吊胆,特别是早晚和夜里。这些担心并不是多余的,我们就遇到过好几次。到黄石的第二天傍晚我们准备去看峡谷,快到的时候天色已暗,转过一个急弯后忽然看见路边的密林里黑影攒动,马上刹车,一大群野牛已经踱上公路,而且半天没有离开的意思。一天清晨,我们的车刚开出营地不远,一只鹿突然从前方的山坡树林中窜上公路,差点和我们前面的一辆车亲密接触,在刺耳的刹车声中,那只“笨鹿”头也不回地冲进了马路对面的树林。
不过想一想,既然我们来这里做客,给这里的主人们让路也是应该的。黄石的景色虽然很美,但地表却恶劣,如果缺少这些野生动物的陪伴,美国西部不知要失去多少生机,我们也不知该失去多少乐趣。
扭叶松的领地
黄石公园群峰林立,园内最高峰为华许布恩山,海拔约3550米,它耸立在公园的中央。登顶放眼四顾,在一览无余的全景中,黄石大地覆盖着大约85%的森林。零星的小片洋松分布在地势最低的地方,而银杉则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,云杉生长在最湿润的高山之地。银杉和云杉虽然秀丽多姿,然而,它们却不是抵御山火的高手,1988年,一场大火吞没了黄石公园的森林。银杉和云杉很快就被赶出了山火肆虐的区域,被赶到了更高的山上。但有专家认为:这场大火创造了森林的生态契机!它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好处很多,尤其造就了营养物的再循环。如果没有这场森林火,这里的许多物种有可能会慢慢“饿死”。
扭叶松往往都是历次生态战争的最后胜利者,尽管它们也一样容易被山火烧死,然而它却作好了死亡和重生的准备,它坚实的松果可将种子储藏3-9年,一旦浓烟散尽,山火熄灭,松果就会崩裂开来,将种子尽情撒播在广阔的被清除干净了的地面上,于是,新的一代立即从灰烬中萌生。因此,扭叶松不仅能坚守自己的领地,而且每一场山火过后,又能将领地向外拓展。它现在几乎占领了整个公园,不屈不挠地展示着自己精彩的生命。